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红楼梦》中宝玉过生日,妙玉为什么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帖子,有何寓意?

摘要: 《红楼梦》中宝玉过生日,妙玉为什么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帖子,有何寓意?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玩暖昧!换句...

《红楼梦》中宝玉过生日,妙玉为什么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帖子,有何寓意?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玩暖昧!

换句话说,就是欲擒故纵!

因为正常的贴子不应当这样写,无论是僧尼或道士,如果写贴子,都应当朴实无华。比如“金山寺法海”,比如“少林寺达摩”,因此正常的用辞应当是“栊翠庵妙玉遥叩芳辰”,连恭肃二字都不必有。

槛外人就是世外人,念念不忘叮嘱自己时时不忘告诉别人自己是槛外人,岂不就是凡心未泯么?偏偏还用这样一个带些诗情画意的典故?哪有一丝一毫的“恭肃”之意?

矫情!

妙玉正值妙龄,又未看破红尘,只是拿一袭袍子当一个避开是非的工具,所以她喜欢宝玉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她洁身自好,高冷无比,又受身份所限,绝不可能也不愿意和宝玉展开一场爱情游戏。

但并不排斥来一场精神恋爱!玩玩暖昧以填补一下春情,也未尝不可。曹雪芹对此早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意淫!

妙玉用最含蓄的方式勾搭宝玉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第四十一回宝黛钗三人在妙玉那里品茶,妙玉给宝玉的就是自己用过的杯子!

一个冰清玉洁的尼姑,

给一个男人用自己用过的杯子!!!???

想想都恶寒!这不等同于变相接吻么?而且还是法式深吻!

别说《红楼梦》是明朝还是清朝,单单现代开放社会,有哪一个高雅高冷的女人会把自己常用的一个杯子给男人用?如果这个男人用了,那么可以万分肯定,她喜欢这个男人!

所以,她用“槛外人”这三个字分明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欲,告诉自己“我不能喜欢贾宝玉!”然后又告诉自己“我要喜欢贾宝玉却不能喜欢贾宝玉”,然后用这种少女独有的矛盾心思写了一个贴子!

潜台词就是

我心里有你

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

其他网友观点

大家分析得很好。尤其令我佩服的是,能够从小说文本内容出发,联系具体情节来分析妙玉的人物形象和妙玉与宝玉的关系。

出家人写贴子,本该朴实无华。应当写栊翠庵妙玉遥叩芳辰,连恭肃都不必,念念不忘叮嘱自己并告诉别人自己是槛外人,岂不就是凡心未泯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她呢?

我想着重分析一下作者让妙玉写出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用意,也就是问题中说的有何寓意。

假作真时真亦假。结合真假架构,来理解作者寓意,妙玉恰好是一个槛内人自称槛外人和槛外人做着槛内事的矛盾集合体。

邢蚰烟告诉贾宝玉,妙玉平时最喜欢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是说,家里大富大贵,高高的门槛用铁包起来,即使千年不坏,人也总是要死的,最终荒冢一堆。

邢岫烟对妙玉自称槛外人的解释,令宝玉醍醐灌顶,怪道我们家庙是铁槛寺。我们理解作者使用槛外人的称呼,应该从更高层面去理解。因为作者高度重视,第十五回把它直接用在回目中: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在那里,铁槛寺、馒头庵有深刻含义。铁门槛这边是万丈红尘,繁华世界,土馒头里面是死亡,是永恒的沉寂。第十五回却反过来,铁槛里面停着棺材,繁华褪去,时光停止。名为馒头的水月庵却满目财帛,活色生香。这馒头不是荒野的坟,而是热腾腾的吃食。净虚老尼不净不虚,滿脑子里藏着污浊,心里满是欲望。王熙凤不住铁槛寺而去馒头庵,就是走向死亡。她玩弄权术、见钱眼开、灭绝人性。正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秦钟一时得趣,最终却作了馒头馅。他们何曾参透这人生玄机。

品茶,刘姥姥用过的杯子,妙玉要扔掉,给宝玉的却是自己用的杯子!一个冰清玉洁的尼姑,给一个男人用自己的杯子!谁知道过后她把那杯子怎么样呢。

正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以槛外人自称,是显示自己的高洁清丽。殊不知这显示本身就恰恰暴露了她是身在红尘外,心在俗世中。妙玉还知道贾母不吃六安茶的习惯。可以说妙玉尘缘未断。虽深居栊翠庵,但时刻关注着外界。对贾府、大观园发生的大事小事,知道得一清二楚。一个自称看破红尘的人,却记得一个凡夫俗子的生日,并送上祝福,槛外人恭肃遥叩芳辰,未免滑稽,所以,邢岫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

妙玉说黛玉是个俗人,连梅花雪都不知道,直接回复贾母说我这不是六安茶,是老君眉,她敢当面怼她们。但是,当她面对宝玉的时候,她彻底崩溃。她拉黛玉、宝钗喝体己茶,是明知道宝玉也会跟着去的。甚至后来在惜春处,妙玉在贾宝玉面前,竟然像个羞见男朋友的邻家女孩,以至于听琴后走火入魔。在这个意义上说,后四十回真正贯彻了前八十回的思想和对妙玉形象的原始设计。

其他网友观点

妙玉出生在侯门公府,是大家闺秀。

但是从小体弱多病,怕养不活,怕出了家。

出家后依旧很很多仆人服侍。

妙玉是一个很清高的人,她说自己是“槛外人”是有典故的。

原诗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翻译一下就是:

家乡土地山丘哪个地方都可以栽种楸树,我扛着锄头带着壶老酒整天悠悠然搞得像传说中的醉仙刘伶。

即使人真的有千年铁门槛显赫和长久的家世那样福禄长寿,最终也就是落得一个土馒头似的坟丘。

在这凡俗世界里最终如同佛家说的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人的四大形骸只是一个皮囊,最终归葬本原,回归故乡。

蝼蚁这样的小虫,和乌鸢这样的大鸟又何必分出大小厚薄,我呢,只需要对着秋风拍掌赏菊感受这秋天的美好。

这首诗中“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是由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的诗句“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及“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化用。

“铁门槛”的来源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代孙出家为智永和尚,书法很好,名扬天下,且收藏了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真迹。

世人为了拜访智永把其所在的寺庙的土门槛都踩破了,智永不得已裹上铁皮,成了“铁门槛”。

后来,“铁门槛”用来指达官贵人家门前络绎不绝。

宝玉收到妙玉的帖子不知如何回复,

正好碰到了邢夫人的娘家侄女邢岫烟,原来邢岫烟曾和妙玉是邻居,知道妙玉的脾性。

妙玉曾和岫烟论诗,妙玉认为,自汉、晋、唐、五代、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那就是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妙玉自认为自己参悟到了生命的真谛,看破红尘,大彻大悟了,便称自己为“槛外人”。

认为其他人都俗不可耐。

她不喜欢刘姥姥,刘姥姥用过了杯子要扔掉,她清高得少于人往来,却对宝玉有一种特殊的情意。

一个出家人,一个自称看破红尘的人,却记得一个凡夫俗子的生日,并送上祝福,将“槛外人”与“叩芳辰”联系在一起,本身就具有讽刺意味,

这也影射妙玉判词中的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是假清高的,她三岁出家,打坐时因六根未净走火入魔过,后被强盗掳走,强奸。

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