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紧张怎么办(上课被提问紧张怎么办)
快开学了,孩子感到紧张、焦虑怎么办?,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新学期快开学了,
这些情况有没有出现在
你孩子的身上呢?
脑壳发昏
眼神涣散
有气无力
没错,这就是开学综合征的表现!
“开学综合征”并不是医学诊断的病症,
然而很多孩子的确在刚开学后
容易表现出上面这些问题。
如何帮助孩子积极应对新学期,
更好地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呢?
和小编一起来看吧~
“开学综合征”危害大吗?
“开学综合征”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对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但经学校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孩子的自主调节,多数孩子症状会逐渐消失,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大的影响。
但如果症状较重或症状持续存在,可能会对孩子健康造成影响,导致孩子无法坚持完成学业,或者发展为躯体形式障碍、适应障碍、长期焦虑等,所以当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时还需寻求专业医师帮助。
需要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不用过度紧张,应该保持平衡的心态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以免将自己的焦虑紧张情绪传递给孩子,加重孩子的焦虑,同时积极帮助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及生活习惯调整。
“开学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开学综合征”在
每个孩子身上的表现都不相同
小编在这里为您概括了
三种比较常见的表现
并整理了相应对策
如果您的孩子最近表现异常
您可以看看
这些问题在孩子身上有没有体现
表现一:不想上学引发身体不适
每到新学期来临的时候都会有一批不愿上学的孩子,他们的临床特征各不相同,但大部分都有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疲劳、失眠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呕吐、低烧、心慌、尿频尿急等躯体症状。
小编支招:躯体症状源于心理原因
实际上,很多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就像很多大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这些都是人们内心恐慌与不自信的外在表现。当人们面对一些不愉快、危险的事情时,负性情绪会表现为一些躯体症状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一般来说,孩子的心理问题可能来自于家长、家庭,也可能来自同学、学校。例如有的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有的是因为同学关系处理不好,甚至有些年龄较小的孩子是因为学校的伙食不好而不愿意上学。总之,首先搞清楚孩子到底是害怕什么而不想上学,然后才能对症进行疏导。
表现二:不肯走出欢快的假期
“欢快的暑假就这么结束了,我实在是接受不了。”今年读初二的小亮最近常常感觉浑身不适,甚至还出现了失眠。“暑假里的生活节奏很慢,尤其是白天爸妈都上班,家里没人,我就可以足足玩一天,晚上还能够看电视、打游戏,太自在了。”
小编支招:家长要帮助孩子尽快把心收拢回来
有些孩子在假期中过于放松,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帮助孩子收收心,恢复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对不想上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不能逃避的,不上学是不可能的。
其次要帮助孩子调整好作息,逐步减少娱乐的时间,晚上九点之后不要安排容易引起兴奋的活动,并将孩子的兴趣从电视剧、网游中转移出来。
再有,家长要带头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在家就进入学习状态,使孩子的心尽快“收拢”回来。
表现三:成绩下滑而惧怕上学
“我家婷婷是班里的课代表,学习成绩一向不错,可如今却死活也不想上学了!”据婷婷的妈妈介绍,婷婷今年就要读高二了,可最近几天却有些反常,不想看书,害怕开学,甚至都不想出门。“最后,在家长反复追问下才得知,原来,婷婷是因为上学期期末考试有一门考得不理想,担心被同学们嘲笑。”
专家支招: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成绩好坏不能代表一切
一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孩子,往往会给自己背负起更多的压力,期望自己会成为最好的,追求完美。因此,有些孩子临近开学往往呈现一种后悔的心态,因为担心假期里学习的时间太少,成绩会被其他同学比下去,以至于出现了焦虑情绪。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首先要给予他们信心,不要给他们增加压力,提供相对轻松的环境。同时要让孩子明白,成绩的好坏不能代表一切,失败也并不可怕。
做到这六件事,帮助孩子轻松迎接新学期
迎接新学期
增加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
有些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怎么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反而是面对心理医生时,孩子才会吐露心声。这主要是由于孩子认为跟家长沟通之后会惹来批评等后果,所以也就不愿意告诉家长。
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摒弃架子,和孩子交朋友,切忌各种强迫性、惩罚性的言语及行为,家长也可以找和孩子有共同语言的亲戚帮忙劝导。
少问为什么,多做引导式的提问
除了有的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以外,也有孩子自己也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比如父母经常吵架,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此时,父母就应该少问“为什么”,多做引导式的提问。
减少娱乐活动,温习知识,逐步增加运动
假期孩子精神过度放松,娱乐活动多,脑力活动少,使孩子难以静下心。开学前后,家长需要注意减少孩子娱乐时间,尤其是电子产品时间,用做手工、益智游戏来取代,帮助孩子安静下来,使大脑转动起来,集中注意力。
室外运动少的孩子,家长还需逐步适量带孩子进行室外运动,以免开学后突然增加的室外活动对孩子造成不适。
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以谁为标杆、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作为家长也不妨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购买一些名著以及历史、人物、励志等方面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学习氛围。
与孩子共同协商解决
父母要耐心询问及倾听孩子诉说的痛苦和困难,对孩子表达出真诚的关心和理解,并进行反复地疏导及鼓励,切忌各种强迫性、惩罚性的言语及行为。
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果仍无效果,可找专业的心理医师进行心理辅导。
读完上面这些小建议,
家长们都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快振奋起精神,
和孩子们一起迎接新学期吧!
本文综合自 | 人民网健康、首都教育、中国教育报微信等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女儿茉茉5岁,最喜欢跳舞,听到音乐就会合着节奏摇摇摆摆,蹦蹦跳跳。上周我为她报了一个舞蹈班。茉茉听说可以学跳舞,也很兴奋。
第一节课,我们来到教室门口时,老师已经到了,正在调整音箱。几个早到的小朋友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地玩。
我一边把茉茉往教室里送,一边说:“去吧,今天会认识好多新朋友呢。”茉茉却不肯迈步。“进去呀!”我催她。但她一动不动。
老师听见声音,抬起头来,热情地冲茉茉招手:“进来,先玩一会儿。”
老师这一招呼,茉茉不仅不挪步子,还紧紧抓着我的胳膊,整个身体都变得僵硬了。我知道她老毛病又犯了——胆子小,遇到点儿压力就临阵退缩。
我也有点急,把她往里推。我越推,她越往后缩。
“你还想不想上课?”我大声问她。她低着头不说话,小脸憋得通红。
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蹲下来,尽可能耐心地对她说:“你不是一直都想学跳舞吗?今天就可以开始学了呀。小朋友和老师都等着你呢。”
她抬头看看教室,老师也在朝她招手,她低头不说话,还是不往里走。
“要是不想上也行,那咱们回家。妈妈也不强迫你。”我说。
她还是不说话。我就拉她往外走:“那咱们回家吧。先不上了。”
没想到她也不肯离开。我稍用力拉她,她扭来扭去地对抗。这次,不仅小脸红了,眼眶也红了,眼看就要哭……
上面是茉茉妈妈给我们写的留言。妈妈问——
问
茉茉从小性格就偏内向、胆小,遇到点事儿就往后缩。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自信一点,敢于尝试新事物呢?
这样的情况,往往很难靠几句话,支两个“招儿”就能解决问题。我们分析和解决养育问题,有一个重要的思考逻辑——
要明确区分“当前目标”与“长远目标”。
我们和茉茉妈妈一起来讨论,看看这两个目标如何区分。
茉茉妈妈在提问中表达的担心是:茉茉内向,胆小,遇到一点压力就退缩。妈妈希望孩子能自信一些,勇敢尝试新事物。
妈妈的目标很清晰,但是,这应该是“长远”的目标呢,还是“当前”的目标?
在妈妈描述的“上跳舞课”这个具体的场景中,马上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马上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帮助茉茉“变得自信勇敢”,是长远的目标。
“长远目标”需要通过整体规划和一段时间的系统执行去逐渐达到。
帮助茉茉缓解紧张,是当前的目标。
面对“不敢进教室的当前情景”,目标应该是:在茉茉因为紧张情绪而退缩时,家长充当外部调节器,帮助茉茉及时缓解紧张情绪。
为什么?因为:
①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情绪导致的,而情绪是自动产生的。从茉茉妈妈的描述看,茉茉比较敏感,在遇到压力会很快产生紧张情绪,而且情绪比较强烈。相信妈妈也同意:茉茉并不是成心抗拒上课,她只是太紧张了。
② 孩子暂时不具备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因为大脑相关的区域还没有发育成熟。
③持续的紧张情绪会对大脑发育造成破坏,包括将来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加州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艾伦?舒尔博士用“外部调节器”作比喻,来强调:当孩子处于强烈负面情绪的时候,养育者必须充当外部调节器,帮助孩子及时缓解情绪。
(以上几点涉及到的研究信息,以往的文章里多次解释过,这里就不展开了。)
因此,在妈妈描述的这个情景,以及对类似的其他事情的具体处理上,我们当前的目标是帮助茉茉缓解情绪。
具体的做法,可以尝试:
1.妈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不要马上进入“她又这样了……她怎么总是这样……”的联想。这种联想只会让自己焦虑,那么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变得不耐烦,甚至生气。
2.不要催孩子进教室,也不要马上拉着孩子回家。可以在教室门口找一个既能看到教室里的情况,又相对清静的地方,用肢体互动来帮茉茉放松。比如:先试着轻轻抚摸孩子后背,然后轻轻搂住她。
3.安慰情绪的时候,我们的表情很重要:应该是理解的表情(我知道你现在很紧张,就像“我知道你现在肚子很疼”那样),而不是不解的表情(你怎么回事啊!你又怎么了?!为什么要肚子疼!)。
4.注意语言和语气:不要说太多话,简单表达理解就可以(茉茉有点紧张,妈妈知道),也可以说具体一点(第一次上课,容易紧张是吧。跟大家还不熟悉呢,需要慢慢来。),但不要一直这样反复地说。同时,更重要的是语气。具体用词其实不是最关键,关键的是理解的语气,而不应是不解的语气,尤其不应是不耐烦的语气。
注意
当下不应该做的事
不要教育孩子“有什么可紧张的?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开开心心地玩呢”。也不要催孩子表态“你到底想不想上课呀?你说呀!”
这样的教育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
语言是成人的表达方式,而孩子的表达方式就是情绪反应。茉茉憋红的小脸,僵硬的肢体,就是正在表达,就是正在“说”:妈妈,我需要帮助!
我们需要做的,是准确地“听”懂她,并及时回应。假如大人这时候不耐烦,那么只会让孩子的情绪进一步加剧,而不是缓解。
问
总靠大人帮忙,孩子什么时候能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首先,自我调节能力需要大脑相关区域进一步发育成熟。通常在10岁左右,我们就能观察到孩子明显表现出自控和自我调节。
其次,我们当前充当外部调节器,归根结底是在保护孩子大脑不受持续压力的破坏,进而保障将来大脑具有健康的自我调节的生理基础。
第三,除了生理基础之外,良好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还来自更多方面的生活积极体验。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天中如果总体情绪是积极的,那么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适应和调节能力相对就比较好;假如这一天都不怎么开心,那么遇到同样的不愉快时,就更容易崩溃。
因此,平时主动增加孩子的正面情绪(好心情),是加强孩子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手段。
这就涉及到“长远”的目标了。
茉茉妈妈希望孩子能变得勇敢自信。这个长远目标其实就是——
增强孩子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在遇到压力和挑战时,能通过自我调节,让自己放松下来。
那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呢?
达成长远目标,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做出努力。概括地说就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亲子互动,主动增加孩子的正面情绪。
正常情绪主要来自2个层面:一是安全感层面,一是自信感层面。
对于安全感和自信感,概念上我们都知道,但如果要达到目标,就需要把抽象的概念落实为“可行动的方法”。
增加安全感
增加安全感的做法,是让孩子经常感受到:被喜欢,被帮助,被关心,等等。
比如,每天一回家就主动抱孩子10分钟,抱着孩子在房间里一边走来走去,一边闲聊天。不要追问幼儿园的情况,除非孩子主动说。大人可以主动聊聊自己今天一天的趣事,比如中午吃到了没煮熟的土豆,或者下班路上看到一个大冬天还穿着短裤的爷爷,等等。这里只有一个目的:让孩子感受到“被喜欢”。
增加自信感
增加自信感的做法,是对孩子:放手,赋权,赞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能做主、能胜任、能掌控。
比如:周末全家出去吃饭,让孩子决定去哪里;妈妈早晨上班,请孩子帮妈妈决定穿哪双鞋;爸爸要出差,请孩子帮忙收拾箱子;等等
总结一下:
帮助敏感慢热的孩子建立自信,是养育生活的长远目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出现在新环境新挑战面前退缩的情况。在问题发生的当下,需要妈妈明确”缓解紧张情绪“这个当前目标,一次次发挥外部调节器的作用,帮孩子放松下来。
家长也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优化亲子互动。也就是要考虑“没有发生问题时能做什么?”
这是因为,家长看到的孩子的害羞和退缩,都是问题的结果,而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之前已经发生的。
打个比方,胆小退缩的孩子就像瘦弱的小马跑不动了。那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平时就让小马吃得好,长得壮,而不是在他跑不动的时候才想起去喂他。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重视优化亲子互动,主动为孩子增加正情绪。
“当下”与“长远”双轨并行,才能为孩子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来源:读特
近日,深圳中小学生陆续开始复课,面对孩子们的“开学综合征”,该如何应对和缓解?11日,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临床心理科医生李丽红表示,大部分孩子都可以比较顺利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家长可以提前帮孩子做好“收心”工作,调节情绪,如果出现心理或精神问题,应及时求助专业心理医生。
李丽红表示,“开学综合征”包括紧张、容易发脾气、容易困倦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睡眠不好等,有的可能还伴有头痛、胸闷、胃肠道不适等躯体症状。但实际上,“开学综合征”并不是一个医学术语和诊断,心理医生认为这些表现都是人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一些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转换成一些躯体症状而造成的,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如何克服开学“综合征”?李丽红表示,家长应帮孩子做好“收心”工作,可以很好地减少开学综合征的现象,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通过调整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吃饭、运动和睡觉。学生可在课前做好预习,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课后进行必要的整理,积极思考,不懂的及时向老师提问,整理错题本。任何人偶尔出现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都是正常的,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来让自己尽快从负面情绪当中走出来。例如调整好认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学习一些常用的放松技巧,罗列一些可以让自己轻松和开心的事情清单;在有压力的时候,选择去做清单中的一件事,来改善自己的情绪等。如果出现自己和家人都解决不了的心理或精神问题,要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
(原标题《学生返校复课,心理专家支招如何应对“开学综合征”》)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