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的暖心故事简短
视频加载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响应,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平安有序的校园背后有这样一群默默付出的农大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默默坚守,共同筑成校园防疫的“保护墙”,用心用情全力保障师生健康与校园安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暖心故事。
“苦点、累点都值得”
校医院承担着全校师生核酸检测工作。阳春三月,疫情出现“倒春寒”。校园里的医务工作者更加忙碌了,他们白衣执甲,加班加点,为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驾护航。
常规核酸抽检一般安排在每天中午,为了让师生少等待,医护人员常常是扒一口饭,有时甚至吃不上午饭就要投入到繁忙的检测工作中去。
医护人员在进行核酸检测
穿着不透气的隔离服,戴着口罩面罩,他们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将胳膊抬起又放下,毫无怨言。
今年寒假正值冬奥会举行,为了做好学校各类人员医疗保障和核酸检测,校医院动态调整假期排班,这意味着更多医务人员要牺牲假期来全力保障。
护士长张原芳
大年初二,接到入户核酸采样的通知,护士长张原芳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她说:“守护师生的健康,苦点、累点都是值得的!”
忙碌的不仅有护士,疫情常态化以来医生们的工作量也是以往的好多倍。
医生张晓丹
2019年入职的张晓丹是西区校医院最年轻的医生。面对近期诺如病毒和新冠防控的双重压力,她已经连续坚守在岗10天。
一次,为了处理学生信息上报、腹泻学生转运等工作张晓丹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凌晨1点,断断续续休息了3、4个小时,她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到第二天入户核酸采样的工作中去。张晓丹说,“当时没有感觉到累,学生安全我们才安心。”
为抗击疫情,张晓丹两年多都没有回过老家,陪伴家人的时间非常有限。她表示,“我是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锋在前。我们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尽全力为师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这些可敬的逆行者中,既有刚入职不久的年轻人,也有已经退休却依然坚守在抗疫一线的老同志。
护士张淑文
今年65岁的护士张淑文就是其中的一员。入户采样经常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爬五楼、六楼。有时候医护人员从绿苑小区的6楼刚下来,又要花费30多分钟,步行到1.5公里之外的紫苑小区采样。
“每一次上门,都要重新穿脱防护服、重新再消毒。在小区楼下没有地方坐,只能靠着墙穿脱防护服。虽然退休了,但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以一直放不下。干就要好好干!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张淑文说。
“照顾‘别人家的孩子’”
学校疫情防控数据攻坚组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成立的,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作为副组长的党委学生工作部刘妍对此记忆犹新。
学校疫情防控数据攻坚组全体成员,第一排居左是刘妍
每天摸排全校2万多名学生的行程轨迹,对2万多名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还要给重点人员建立台账,这是数据组的重要职责。
组长横向对接学校防控领导小组、防控办、信息办等“决策中枢”,组员纵向对接教学单位的“信息中枢”,副组长担任横纵信息协调部署的“协调纽带”,是学校学生疫情防控工作信息处理中枢。
每日联系1次学生、每日更新1套表单、每日上报1遍数据,从疫情开始到现在,这样的数据收集工作从未间断,组员们处理的数据已超过1400万条。
“我们的工作经常是子夜连着黎明,部门全体老师们克服伤病困难轮番上阵。有刚休完产假的妈妈,有即将成为爸爸的,大家都是牺牲了和家人们在一起的时间投入到学校工作中的。”刘妍表示。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数据组实行7×24小时工作制,365天全年无休,确保防控不断线,为学校疫情研判工作提供详实资料。
辅导员曾汇娟
同样做学生工作的曾汇娟,是动物医学院的一名专职辅导员。一次,学生乘坐的飞机落地后滞留机场,原因是出发地进京防控政策有了新变化。她一边安抚情绪低落的学生,一边积极与学校、机场、社区多方面沟通。
“你在机场找个暖和的地方等待一下”
“顺利上车,到校后,都跟我说一声”
“安顿好了,我才放心” ……
记不清打了多少个电话,发了多少条微信。
从晚上7点半学生飞机落地到联系好转运车接到学生,再到凌晨2点学生平安返校,曾汇娟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曾汇娟,在校是学生的辅导员,在家是一位4岁半孩子的妈妈。每天她都要背着装着各种数据资料的电脑和移动硬盘回家,为的是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可以说是24小时待命。
排查重点人员、上报数据台账、组织核酸检测、做好学生情绪疏导……疫情期间辅导员的工作事无巨细,庞杂琐碎,从早晨睁眼工作到半夜是常态,陪伴孩子的时间也被大大压缩了。
曾汇娟说:“家里人调侃说我每天都在照顾‘别人家的孩子’。虽然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但我的学生们也离开家人在外求学,在学校辅导员是他们可以依靠、最信赖的人,我愿意为他们多分担一些。”
暖心的大叔
武茂亨,是学校后勤班车师傅,每天往返东西区数十公里接送师生,此外还承担了转运学生到隔离点的工作。
班车师傅武茂亨
武茂亨十分关注隔离学生们的情绪,在路上,经常会与同学们聊天,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使学生们不会有过多的心理负担。
为了防止学生们交叉感染,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是车上的必备品。武茂亨还会在学生们下车后更换脚垫、坐垫,仔细消毒,尽最大可能保护好学生。
与校车规律发车不同的是,转运车的时间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武茂亨经常会接到半夜一两点出任务的电话。2022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在万家团圆的日子,武茂享还在忙着转运需要隔离的学生,没有回家吃年夜饭。他说,“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这是我的职责,为了保护好学生,这些都是值得的。”
冬奥期间,武茂亨还承担了接送冬奥志愿者的工作。他谈到,“能够为志愿者服务,为冬奥出一份力,我感到十分光荣。”
公寓四食堂经理孙宏波
与武茂亨虽不相识,公寓四食堂的经理孙宏波同样是个暖心人。
今年春节期间,很多学生选择留校过年。孙宏波想,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了,学生们必然思乡心切,自己能做的就是奉献上可口的家乡味,尽可能提供种类丰富的地方菜系,让学生们能在校园里也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味道。
他说:“自疫情爆发以来,连着3个春节了,我与食堂员工都没回家团圆,只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地为师生们服务。”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做好日常供餐保障之余,孙宏波带领食堂积极拓展经营思路,利用闲置冷荤间推出鱼籽拌饭、龙虾饭、焗饭、砂锅等特色热销产品,受到师生的好评。
除此之外,孙宏波还负责为隔离点的同学们送餐,他说,“我们设了线上点餐系统,避免同学们的饮食单一化。为了怕饭菜凉了,我们特意使用保温箱,为了让同学们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饭。”孙宏波表示,疫情极大地改变了食堂的运营方式,一切只为了保护好师生,让大家吃的放心、吃的安心。
为了“接单”乐此不疲
参与日常疫情防控的,不止有老师职工,还有学生。
亓小雨(左一)
亓小雨,2020级本科生,是人文与发展学院志愿服务队的队长。
开学前夕,2月22日,亓小雨在线上招募志愿者,从最初的10几人到现在的50多人,志愿小分队在逐渐壮大。目的是为了帮助到校后因疫情被隔离的学生,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要性帮助。
在隔离点门口服务的志愿者(左)
“隔离的同学们会有餐饮、购置生活用品、取快递、打印学习资料等需要,志愿者们会帮忙采购、递送,同时还会帮助解答各类问题。” 亓小雨介绍说。
隔离的学生一有需求,志愿者们就会在微信群里踊跃“接单”。服务中志愿者会严格遵守防疫要求,做好自身防护。志愿者把物品送到隔离点门口,在物品上写上对应房间号,再由隔离点工作人员送去对应的房间。有时,被隔离同学购买的餐食凉了,志愿者会主动帮其加热,并附上温馨提醒的小纸条。
志愿者把物品送到隔离点门口
“感谢志愿者”“你们辛苦啦!”微信群里隔离学生的一句句话语温暖着每一名默默付出的志愿者。
“隔离不隔情,我们希望通过帮助隔离的同学们,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亓小雨表示,积极为学校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是每一名农大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还在继续,防控工作一刻不能停歇。医护人员、学生工作者、辅导员、班车司机、食堂经理、学生志愿者,他们是守护校园一方平安的贴心人、暖心人、热心人。
校园里为疫情防控工作默默付出的农大人还有很多,正是这样点点滴滴的坚守才筑牢了最坚实的校园疫情防线。
致敬!向每一位校园守护者!
记者:马文哲 王美璇 学生记者王红鑫
摄影:马文哲
供图:受访者
视频来源:马文哲
编辑:孟祥慈
责编:于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