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官相当于现在什么
大清的御前侍卫是什么级别?只是皇帝的保镖?那你可就理解错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遥望的历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寒秋
现在古代剧的盛行,使人们知道古代官职与现今有很大的不同,在古代官职的大小等级按品来算,通常分为九品,这与现在部级、处级有很大的差别。
九品的官员制度从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只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略微有一些变化,到了唐宋时期,不仅官员中分九品,在品级中还分为上下阶,到了明清时期上下阶再次废除,单纯分为九品。
在一些讲述清朝的电视中,我们经常在皇宫中听到御前带刀侍卫这一职位名称。人们对这一职位的理解大多是皇帝的贴身侍卫。其实他的工作就是这个,他们存在的唯一意义便是保护皇帝安全。
这一职位由康熙时期设立,无数的清朝人们想要身居此职。要知道皇城内宫殿中,一般的官员不允许带刀具的,而他们却可以。有人认为再怎么带刀也不不过是一个保镖。如果这么想你们可就错了,因为这单单的保镖一职,却是最高能到三品官职。要知道当时清朝的六部侍郎也不过三品而已。
这三品官职如果放到现在,就相当于一个省的副省长,只是职务有所区别罢了。在带刀侍卫中也有上下级,一等的御前带刀侍卫,他首先必定是皇帝亲信的人,他的职位与作用与现今军区首长的警卫员相似,不过与其他带刀侍卫不同的是,一等的御前侍卫反而不能带刀。
这就要求他们不仅武艺高强空手搏斗能力顶尖还更要有超人的洞察力,而之所以不能带刀是因为他们始终伴随皇帝身边,距离皇帝距离太近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一些刀具不允许放在身上。
在清朝,这样等级御前带刀侍卫最大的前提便是此人必须为满蒙弟子,不然哪怕你可是一打十的绝世高手,皇帝也不会信任你将你带在身边。
并且,这一职位的权利远不像表面看到的这般,因为他时常陪在皇帝身边,皇帝有些事情自然会不由自主的询问他们,有时关键的几句话就可以轻易的使皇帝改变对一个陌生官员的看法。所以一般带刀侍卫外出办事,不论什么官员对他们都保留一份敬畏。
如果只是这些,那么这御前带刀侍卫也不会令众多清朝子弟想要担任。等他们老去和身手不再敏捷的一天,最关键的是侍卫在不再担任此职后,凭借与皇帝的整日相处,他们的升调调补往往会受到很大的优惠,自然很容易就获得一个令人羡慕的官场鸿途,这就使得一些满族官僚子弟可以不通过科举考试就获得高官厚禄。
令人熟知的和珅,其实他的出身就是一名御前侍卫,后来被皇帝赏识,青云直上。所以,千万不可小看一名带刀侍卫!
众所周知,北宋年间有一位清官,名叫包拯。他断案如神,明辨是非,深得老百姓爱戴,被大家称之为“包青天”。如今,他的形象在很多影视剧里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在唐朝也有一位断案如神的伟大人物,名叫狄仁杰,尤其是《神探狄仁杰》三部曲,将狄仁杰的形象推到巅峰也深入人心。与狄仁杰相比,好似包拯断的案并没有狄仁杰威风,这时候就有人质疑包拯的官职,甚至很多人以为他就是个县官。
那么,包拯的官职究竟有多高呢?作者结合史料,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与历史上其他牛人相比,年轻时他的仕途并不顺利。28岁才考上进士,获得功名,做了一方县令。
那时候恰逢父母年迈,包拯又是个孝子。于是向朝廷申请,调任到了合肥做了个监税官。后来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守丧期满之后,才算正式开始进入官场,接任了一方知县。
包拯做了知县后,开始平步青云,一生之中升官记录达到28次,差不多一年就能升官一次。最开始做的是天长治县,那时候他已经38岁了。后来调任端州知府,相当于如今的市长。44岁进京担任监察御史,相当于如今的纪委。
包拯之所以升官如此之快,一方面得益于自身的品性与才学,其实更得益于宋仁宗的赏识。宋仁宗是历史上少有的贤君之一,他励精图治、造福百姓,与包拯的义气非常相投。
据传,包拯拍着桌子与仁宗辩论,仁宗也不生气,换做其他皇帝,估计一下子就被贬到边关去了。
根据《宋史 包拯传》记载,包拯官场最辉煌的时候身兼三职:龙图阁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以及权知开封府事。
龙图阁学士,相当于朝廷图书阁的管理员,主要任务就是看书、写史,算是一种荣誉职衔。但是品级却不低,属于正三品。
宋朝时期,正一品的官职,常常是追封的,也就是死后才会享有的。二品一般是宰相级别的职位。所以,正三品在宋朝已经算作很高的职位了,相当于如今省部级官衔。
尚书省右司郎中,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
宋朝时期,尚书省管辖六部二十四司,分属左司和右司,左司掌管吏部、户部、礼部;右司掌管兵部、邢部、工部。左、右司各设郎中1人,员外郎1人。
六部的正长官一名,为尚书。副手两名,分为左、右侍郎。而二十四司的长官,也叫郎中。
所以,右司郎中即兵、刑、工三部中的3把手,等同于如今的副部级。
包拯还有一个官职是权知开封府事。
权知,有代理的意思。开封府事,相当于开封府尹。北宋时期,开封作为宋朝的国都,在当时经济和文化都高度发达。那时候的开封,相当于如今的北京。
权知开封府事的官职,就相当于代理北、京、市长的级别。掌管着都城的一切事物。
到了晚年,包拯还进入了宋朝中枢机构,担任的最高官职为枢密副使。枢密副使是枢密院的副长官。级别等同宰相,但班列要低一格,从二品官职,妥妥的副、部级干部。
其实包拯断案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其担任权知开封府事期间,前后也只有一年的光景,在史书中也是一笔带过。如今影视剧里拍的很多事迹,其实都是虚构的。
另外,众所周知宋朝还是“高薪养廉”的体制,包拯居如此要职,能领多少薪水呢?
文献记载,龙图阁学士的职位,每月的工资为138贯。1贯相当于1000文。《宋史食货志》记载:“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太平时期米价大约1石600—300钱。
以宋石66公斤计算,1贯相当于人民币近693—1617元。我们取个中间值,1贯相当于如今的1000元。138贯,就是将近14万人民币。
也就是说,在包拯最辉煌时期,单是龙图阁大学士一项职务的月薪,就合现在的14万元。
还有文献记载,包拯每个月的固定收入有15石米,15石麦,60捆柴,还有2000亩耕田的税收等等,这还没算上其他福利仅仅算上发到手的物质财富,大概每个月折合是2000贯。
2000贯,也就是200万。月薪200万,一年收入超过2000万。难怪宋朝的贪官比较少。这硬硬的收入,也不是每个朝代都给得起的!
读者们,关于“包拯的官职和收入”,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简单类比没意思,因为唐朝官制和现在没什么差别很大。
唐朝最有名的司马,应该是那些诗人们,尤其是白居易被贬官到江州担任司马时,和一个嫁给商人的高级妓女同病相怜,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白居易当时是江州司马,州一级的最高长官是刺史,除了刺史,还有别驾、长史,江州就是现在的九江,所以这个江州司马大概相当于九江市副市长。不过,通常来说,别驾、长史、司马这些官职往往是看起来豪华却没有什么实权的职位,常常成为中央官吏被贬的首选职位。从这个角度来说,白居易的江州司马,也可以类比市一级的政协主席之类的闲差。
有人提出疑问,唐朝实行州县制,所以白居易是不是应该算是副省长?
从唐玄宗开始,州上面开始有了“道”这一级的监察机构,首长为采访使,和汉朝的州刺史一样逐渐成为了高一级的行政层级。唐朝灭亡时,天下有40多个道和藩镇,大概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了。
从数量上看,唐朝有360多个州,我们现在有293个地级市(不含台湾省),所以从土地面积和设置数量来看,州这个行政层级,和我们的地级市是最相似的。
从官员的品级来看,唐朝的州司马大概主要是正六品到正七品之间,江州在唐朝并不发达但也不算是穷乡僻壤,如果算是中等州的话,白居易的中州司马大概算是正六品下,而下州司马就是从六品上了。唐朝的官员品级,一般人最高做到正三品,因为一品二品通常不给活人。正三品官员大约相当于内阁成员和重要的省部级高官,以此类推,州司马的正六品品级,算到厅局级还是比较恰当的。
江州司马白居易为什么不高兴?
白居易,年轻时到长安去,别人看到他的名字,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可是看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离离原上草那一篇,立刻惊为天人。白居易从长安被贬到江州,担任的还是闲职,心中苦闷可不就和嫁给土豪的明星一样嘛!
不过,唐诗中豪迈的诗句有很多,无病呻吟的诗句也不少。我觉得白居易被送到江州司马养老去,山明水秀,无官一身轻,简直是太棒了,实在没必要不高兴。还有嫁给土豪的那位琵琶女,从一线明星到豪门少奶奶,成功上岸,有什么不好的?所以,这些人就是矫情!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白居易的不甘心,让他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不断进步。白居易被贬江州,那时是818年,当时他才46岁,按照常理,还有30年的好活。仅仅两年后,白居易就脱掉青衣穿上红衣,成了五品的主客郎中、知制诰、朝散大夫。直到后来他在苏州杭州当刺史,完全没有了那种被贬的感受。
白居易53岁时,担任秘书监,相当于中央办公厅秘书长,官至三品,穿上了紫衣,成为大唐朝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白居易70岁时,他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附近居住。尤其是两个小妾两人艳羡,一个是小蛮,腰特别好,另一个是樊素,嘴特别好。小蛮腰、樊素口,中国古代的最有名的美女,老白一个人就占了两个。白居易死后埋在龙门石窟附近,他的墓园“白园”成了龙门石窟景区的重要景点,旁边还有蒋介石曾住过的小别墅。
白居易的人生,大概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完美的人生了。相比李白的颠沛流离、杜甫的寄人篱下,白居易在风雨飘摇的中晚唐能有这样的人生实在是奇迹。
白居易之前的“二王八司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公元805年,白居易(806年及第)还没有出仕的时候,唐朝中央发生了一场名为永贞革新的变法运动。和清朝的戊戌变法相似,仅仅折腾了100多天就流产了,永贞革新的十个主要干将全部被贬,分别是王叔文、王伾,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王叔文和王伾是被称为二王,改革失败后被贬为开州司马和渝州司户,不久后死去。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则是都在各地当了司马。
柳宗元被贬官的地方是永州,在今天的湖南南部山区,条件比起白居易的江州来说差的太多了。可是柳宗元没有哭,反而借机在永州各地游山玩水,并且做了很多实事,留下的《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尤其是《永州八记》,成为唐朝散文的代表作,也奠定了他作为唐宋八大家不可动摇的地位。
白居易在江州两年哭了好几回,柳宗元在永州十多年,笑对人生,境界高出了很多。
另一个著名诗人刘禹锡,被贬在了朗州,就是今天的湖南西北部的常德,在唐朝也是穷山恶水的地方。老刘这次被贬,开启了长达23年的贬谪生涯。柳宗元在永州,成了文言散文的大家,刘禹锡在常德,则成了哲学家,期间创作了《天论》三篇,很有辩证唯物主义特点。
本来刘禹锡是和柳宗元一起回到长安的,可惜他他高兴了写了一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中说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言获罪,就又被发配到了广东连州当刺史,直到826年才回到首都长安。
这么来看,对于历史上那些知名的诗人、文人来说,州司马只是一个看起来光鲜的名号,内里却是被排挤被冷落的典型代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