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的诗句唯美
自从东晋高士陶渊明辞官归隐、躬耕陇亩之后,后世的许多失意才子都纷纷开始效仿。盛唐的王维虽然半官半隐,其实他是心有桃园、处处皆隐。
中唐的白居易晚年襟怀恬淡,他甚至干脆就与僧侣们同吃同住。当心中褪去浮华、忘记得失,即使身在闹市,其实也是超凡脱尘。
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后世誉为词中之龙,他年轻时沙场点兵、金戈铁马,那种舍我其谁的豪情和气势,实在令人赞赏和佩服。
可是人到中年的稼轩,却因为积极进取而倍受排挤,他也遭遇到人生的低谷。下面分享辛弃疾在不惑之年填写的词作,语调诙谐,却难掩内心的苦闷。
洞仙歌
南宋:辛弃疾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分得清溪半篙水。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
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是则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
宋孝宗淳熙十年,44岁的辛弃疾隐居于江西上饶的带湖。那一片水面本来是天然湖泊,由于形状狭长,稼轩便将其命名为带湖。他还在那里修建南溪,栽种花木,打算终老于此,再也不去过问朝堂之事。
等到南溪初成,风景秀丽,也为他的庄园增添了一处景点。词人心襟荡漾,即兴创作了这首词作,也抒写了自己复杂的情思。
作者在开篇写景,美丽的青山心生欢喜,婆娑欲舞,迎接清澈的溪水奔流而来。碧水映衬着青山,显得青山更加妩媚。在稼轩的笔端,山水似乎都是他的好友,又好像能歌善舞的佳人,让作者看了开心,望着舒坦。清溪半篙水,则展现了溪水的深度,苏轼曾有诗句,池中半篙水、池上千尺柳。
接下来作者又在山水画卷中,增添了两个景象,平沙鸥鹭和落日渔樵。作者用一个“记”字,说明这些都是记忆里的景物,但也可能在带湖实际出现,从而有点虚实难辨。词人曾在长沙为官,对湘江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此处的对比写法,展现出稼轩念念不忘那段峥嵘岁月。
通过前文的铺垫,给人感觉作者好像对隐居生活非常满意,可是下片却开始表达另一种心情。稼轩也效仿陶渊明开垦土地、种养菊花,虽然他不会酿酒,但他的酒量却丝毫不逊于东晋的这位前贤。可是一句“酒兴诗情不相似”,令人感受到词人并不甘心过着悠闲安逸的生活。
“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这几句又转而追溯到春秋时代的范蠡,看似赞美其不慕名利、激流勇退的恬淡情怀。可是结尾却说,“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作者虽以诙谐笔调进行描述,其实细细咀嚼,却融入了满满的辛酸。
辛弃疾的这首洞仙歌表达委婉,寓情于物。词人看见南溪修建成功,心中欢喜,不仅修篱种竹、养花弄草,而且想到了挂印辞官的陶渊明,以及泛舟五湖的范蠡。他虽然酒量不差,但又觉得有别于陶渊明的诗情;想要效法范蠡经商,可又没有佳人为伴。
作为一位武将,不惑之年,应该依然壮志满怀;作为一位词人,四十出头,更能深刻体味坎坷的人生。稼轩虽然身在带湖,其实他的一颗赤胆忠心,却始终牵挂着烽火不断的沙场、以及北方失地的百姓。正如辛弃疾自己所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