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孩子便秘怎么办(一周的孩子便秘怎么办)
试试这几个好法子,能有效缓解儿童便秘!,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育儿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便秘在儿童时期很常见,尤其是在孩子2到3岁左右接受如厕训练时。那么如何缓解孩子便秘问题呢?育姐今天就给大家做一个解读:
(1)一周排便次数不到3次;
(2)大便大、硬,排泄困难;
(3)大便看起来像“兔子的粪便”或呈小颗粒状。
如果孩子已经接受过如厕训练,经常把裤子弄脏也可能是便秘的迹象。这可能是因为腹泻溢出。
便秘的孩子会觉得排泄非常痛苦,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痛苦越不想排泄,便秘就越严重,然后越疼,以此类推。
即使排泄不疼,一旦孩子真的便秘了,他们还是可能不想上厕所。
(1)没有吃足够的高纤维食物,如水果和蔬菜
(2)喝水太少
(3)如厕训练有问题
(4)有担心或焦虑的事情,如搬家,要去托儿所或二胎的到来
(1)看医生
如果你认为孩子便秘了,带他去看医生。便秘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孩子便秘的时间越长,治疗也越难。所以早发现早治疗。
除了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医生可能还会给儿童开安全的泻药。治疗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见效,坚持下去。
便秘好转之后,一定要防止它卷土重来。医生可能会建议孩子继续服用药物一段时间,确保孩子排便软硬及频率正常。
(2)家长保持平静的心态
便秘不是孩子故意的,所以不要责怪孩子。
你可能会感到这种情况很有压力,但是保持冷静和放松是帮助孩子处理问题的最好态度。
(1)多喝水
对于不吃固体食物的婴儿,应保证足够的母乳喂养量。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以在他们的配方奶喂养之间额外喝水。
(2)保证食物多样性
摄入足够的水果和蔬菜,增加纤维来源。
(3)鼓励孩子多锻炼
(4)让孩子养成定期坐在便盆或马桶上的习惯
无论他们是否排便成功,饭后或睡前都表扬他们。
(5)确保孩子在上厕所的时候可以把脚平放在地板上或台阶上,这个姿势有利于排便
(6)询问孩子是否担心上厕所,孩子可能会抵触使用陌生环境。
(7)家长保持冷静,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上厕所是一种负担。
作者:企鹅妈妈
幼儿便秘对孩子身心发育的危害非常大!长期得不到改善,恶性循环,会造成食欲下降,引发营养不良。而便秘带来的身体不适也给孩子的精神造成不少的压力,对生活和学业带来负面影响。并且幼儿的习惯性便秘易引发成年后的慢性便秘。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2015年《乳幼儿营养调查结果的概要》显示,便秘这一健康隐患已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在学龄前儿童中,反复便秘的现象近年来愈发严重。而另一份数据也显示,小学生人群的便秘高发率,竟然和成年女性的便秘比率相近!
孩子便秘高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父母对于便秘的认识度过低。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过少,每周小于2次,或出现排便困难等现象。而便秘一般按照有无器质性病变可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而儿童的便秘约90%以上属于后者,即功能性便秘。
幼儿和儿童便秘,一般高发于离乳食的进行阶段、如厕训练阶段、开始上学阶段等生活转换期。特别是2岁到4岁之间,比较容易发生幼儿便秘。
这里针对功能性便秘患儿给到一些饮食的预防和改善小建议,供妈妈们参考。
1、吃对膳食纤维
一说到膳食纤维,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红薯、蔬菜、杂粮等食物。但反而越吃症状越厉害,于是出现了“便秘吃膳食纤维是误区”的误解。
其实,膳食纤维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膳食纤维。以上我们联想到的属于不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存在于蔬菜、粗粮等食物中,作用是增加排便量,促进肠胃蠕动。而水溶性膳食纤维则存在于海藻类、菌菇类、水果等食物中,如裙带菜、苹果、蒟蒻、蘑菇等,作用是增加便便的水分,便于便便排出体外。
可以想象,如果便秘光摄入不溶性膳食纤维,单方面让便便量增加,但依然干燥,、反而无法排出,引起排便困难,导致恶性循环。所以两种膳食纤维需要均衡食用,才是促进肠道正常运作的基础。
轻度便秘症状,可以增加幼儿饮食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补充充足水分,才能使症状得到改善。根据2015年最新版的日本膳食摄取基准中对膳食纤维的摄取量建议,每天[年龄+5克]左右。比如3岁的孩子,可以吃[3+5],8克。
2、早餐吃足碳水化合物
还有一个情况:每天孩子都有积极吃够蔬菜、酸奶,为什么还会出现便秘?这里需要考虑,是不是主食吃得不够。
中国和邻国日本有着近似的饮食结构,根据最新版的《日本人膳食摄取基准》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里的推荐,每天的能量来源里有50-65%需要从碳水化合物中补充。碳水化合物含有提供我们人体能量的糖质,以及无法消化吸收的膳食纤维。而由于碳水化合物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早晨摄入足量主食,不仅可以快速提供给孩子整个上午所需的能量,还可以利用这部分食物纤维,在早上肠道蠕动活跃期促进排便。
这里建议便秘的孩子用早餐后,在小马桶上坐上2分钟左右,有利于给孩子的心理和肠道一种暗示。不用强迫孩子需要刻意排便,可以引导孩子,“我们的肠道正在努力工作哦!如果有感觉,就可以拉臭臭啦。”坚持一周,孩子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3、注意补充水分
天气变冷,孩子身体内外都容易干燥,有些孩子还会因为冷而出现不愿意上厕所的现象。
休息的时候,给孩子少量多次补充水分,用餐时可以加一个汤,汤里可以放上裙带菜、菌菇类等食物补充膳食纤维。
有些孩子睡觉时容易出大量的汗,儿童的体温又比大人高,需要注意午睡时不要穿太多,晚上睡觉注意室温和被子厚度,以防止身体水分的过度流失。
最后,去厕所,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要忍耐。在孩子有排便需求时,积极引导孩子排便。特别是在幼儿如厕训练时不要反复训斥孩子,切勿潜意识增加孩子对上厕所的恐惧感。
大多数儿童便秘的发生,可以认为和照顾者有直接的关系。三餐膳食的食物、饭后点心以及晚睡晚起等生活作息不规律等,都可能会造成便秘。除了上述饮食搭配外,确保孩子消化系统健康,妈妈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孩子一般至少2-3天排便一次。5-6天以上没有排便,就需要积极饮食调整,或马上就医。
即使孩子一天排便一次,也需要确认便便的颜色性状,从而及时确认孩子的健康状态。
小学生以上,如果有连续便失禁现象,需要及时就医。
我们的直肠是伸缩的,可以储存很多的便便。婴幼儿时期,一旦出现便秘,直肠会伸长,容易囤积便便,也会不易产生便意,这也是便秘易复发的原因之一。而幼儿又容易不安,如果排便困难,有疼痛感等会造成便秘现象更严重。所以对于便秘的孩子,培养有规律的排便习惯也是改善便秘,预防复发的方式之一。
妈妈有时间也可以饭后给宝宝揉揉小肚子,促进肠道运动。
经常有家长反映,孩子哺乳期的宝宝出现三四天甚至是一个星期都没有便便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到底是宝宝生病了还是正常的生长发育,是便秘还是俗话说的攒肚,这可能就要家长好好分辨一下了。
攒肚其实是一种民间说法,实际上是指宝宝大便规律的改变,一般是在宝宝满月之后出现,出现攒肚的宝宝多为母乳喂养儿,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宝宝2-3天或者是3-4天,有的甚至是15天不排大便也无痛苦的表现,待到排便仍为黄色软便,无硬结,量也不是特别多,这种现象称为攒肚。
"攒肚"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宝宝消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当宝宝满月前后至两个月的一段时间内,宝宝胃肠道的消化酶增多,肠蠕动增加,而且变得规律,胃肠吸收功能比刚出生时也有了很大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变好,能对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产生排便反射,就出现了攒肚现象,宝宝刚出生时是直肠,随着宝宝的生长,开始盘肠,这一因素也会造成宝宝攒肚的现象。
攒肚和便秘的区别在于,攒肚是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并不会影响孩子的肠胃功能,即便是孩子三四天不排便,但只要没有痛苦,排出来的大便没有硬块,都是不会有损孩子肠胃的。然而便秘却不同,便秘不单单只是指孩子大便的次数减少,排便的次数,更为重要的是便秘患儿的大便多半硬而且干燥,如果粪便过为坚硬的话,很有可能损伤孩子的肠黏膜,造成肛门疼痛,宝宝在排便时会哭闹、排除等。
但是,攒肚虽然不会给宝宝的健康产生影响,但是攒肚是有可能会发展为便秘的,所以家长们还是应该注意。
那攒肚家长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1、训练排便习惯
训练排便习惯对预防以及预防功能性便秘至关重要,从婴儿时期开始父母就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排便习惯,3个月以上就可以训练孩子定时排便,对于幼儿每天早上都要催促他排便即使是排不出来也要坚持,这样大约1个月,宝宝的大脑就会自动形成反应。
2、饮食矫正法,适当多喝水
给婴儿可适量喂服一些果水,在两次喂奶之间给宝宝适量的加喂一些水。
3、做腹部按摩
(1)用手掌轻轻摩擦婴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反复进行3回。
(2)婴儿仰卧,抓住婴儿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这样会帮助婴儿的肠蠕动,有利于大便排出,但是要注意力度和频次,不要给宝宝的身体造成损伤。
4、服用益生菌制剂
宝宝的肠道菌群没有发育完善,肠道屏蔽比较薄,适当的补充益生菌能完宝宝的肠道功能,建议服用凝结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的表面蛋白具有保水性,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便秘。
上一篇:与倾听有关的故事图片-
下一篇:QQ宠物是不是到15级才能结婚?
发表评论